《苏菲的世界》的读书笔记

时间:2024-07-14 11:21:27
《苏菲的世界》的读书笔记

《苏菲的世界》的读书笔记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菲的世界》的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菲的世界》的读书笔记1

你是谁?

世界从哪里而来?

在书的开头,这两个看似简单却深刻的问题被提出,引起了主人公苏菲的思考。正是这两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把她从平凡的现实世界带到了神秘的哲学世界,为她的思考打开了一扇门。

想想看,我们真的考虑过这两个问题吗?如果有一天你也收到这样的问题,你会认真考虑吗?也许忽略它,也许一些好奇的人会回答,但是有多少人会考虑这两个问题呢?如果老师问学生问题,学生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说“我是XXX。这就是享受舒适生活的人类,这就是人类的悲哀。

还记得我们对这个问题有多好奇吗?我们到底想了多少次?可能一次也没有。我们就像机器人,冷漠地接受一堆数据,却不去思考,不去质疑。老师不是万能的,书本不是万能的,网络不是万能的,如果每个人都像机器人,没有探索的精神,没有质疑的精神,没有反抗的精神,那么火车从何而来?书从何而来?电脑从何而来?如果每个人都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我们大脑存在的意义何在?我们和其他生物有什么不同?

我们的棱角被现实打磨得光滑,我们的思想被自己无情的禁锢,谁还记得,人类的文明,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积累出来的呢?还有谁有这种无知无畏的发现精神,敢于质疑权威?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会被历史铭记,才不会后悔自己的一生。

思想本身的危险在于思想本身是不安的。它拒绝接受既定的观点,它需要从自己的思想和感觉去了解别人,这本身就意味着动荡、不安、危险和进步。

就像一个人被压进了水里,呛了水才能学会思考。我们需要的只是这种不安分的思考,没有思考,没有质疑,就没有进步,就没有真正的未来。

《苏菲的世界》的读书笔记2

至此,《苏菲的世界》中主要的哲学人物及其思想就全部介绍完了,在这里简单总结一下。

早期的自然派哲学家关注的主题是大自然与它的循环变化,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万物之源,而是世界是“流动”的还是不变的。德谟克里特斯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流动的,但流动的背后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最小单位,即原子。

古典派哲学家苏格拉底比较关心个人与他在社会中的地位,相信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存在于人的理性中。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永恒不变的东西并非一种“基本物质”,而是形成各种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柏拉图过于强调理性,他是理性主义者。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真实世界中最高层次的事物乃是那些我们用感官察觉的事物,他强调感官先于理性。

希腊文化主要经历四个学派。犬儒学派认为一切天注定,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斯多葛学派认为物质与精神不可分割,与柏拉图相反,是一元论者。伊比鸠鲁学派强调人要即使行乐。新柏拉图学派认为人是二元造物,但万事万物都是一体的。

中世纪的圣奥古斯丁承认柏拉图有关永恒理型的看法,同时相信人有灵魂。圣多玛斯自称可以用理性证明上帝是存在的。中世纪的哲学多少有些愚昧,直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们的思想才逐渐解放。

十七世纪又称“巴洛克时期”,辩论的话题围绕精神与物质展开。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同时存在且互不影响,他是典型的二元论者。与之相反,斯宾诺莎是一元论者,他将大自然与万物的情况简化为一个单一的实体,这个实体同时包括精神与物质。

十八世纪盛行经验主义。洛克过多强调感官经验,并且将感官的性质分为“主要”与“次要”两种。休姆认为人有两种知觉,一种是印象,一种是观念。并且他将概念分为单一与复合两类。柏克莱相信人有“灵”,亦即天主。他认为,我们周遭的世界与我们的生命全都存在于天主之中,他是万物唯一的原因。

启蒙运动时期康德将理性主义者与经验主义者的观点综合起来,认为对于这个世界的观念是我们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而得到的。他使哲学走出了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间的僵局。

浪漫主义时期,谢林主张将心灵与物质合而为一。黑格尔认为世间没有“永恒的真理”,我们的理性事实上是动态的,是一种过程。他还指出每一种新思想都要经历“正”、“反”、“合”三个阶段。需要指出的是,黑格尔过于强调绝对精神,他是客观唯心主义者。

个人主义者祁克果反对浪漫主义者的理想主义与黑格尔的历史观。他认为世间唯一重要的事只有每一个人“自己的存在”,我们不只是“时代的产物”,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十九世纪流行自然主义。马克思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指出人类的意识形态是社会基础的产物。达尔文则证明人类是生物逐渐演化的结果,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研究则发现人们的行动多半是受到“动物”本能驱策的结果。

最后,二十世纪主要是存在主义。尼采认为我们应该重视生命本身。萨特认为存在主义就是人文主义,我们生命中的意义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创造,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创造自己的生命。

《苏菲的世界》的读书笔记3

哲学入门书,深入浅出的概括出人类哲学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满足了我对于宗教的好奇心。

我才知道,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耶稣诞生前的哲学家。

任何宗教的诞生、哲学的理念,你必须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来看,否则没有任何意义,以现代的思想去批判过去的哲学,这是非常错误的,设身处地是非常必要的。

而对于我个人而言,大多数人早早就停下自己的脚步,早早就在兔子的毛发深处找到安乐窝,我有满腹的好奇,我有那么多不明白不理解,我不轻信,我觉得不对劲。所以我是被戳着脑袋、被评价着“你太特了”长大的。

我在书中找回自信,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哲学是我新交的朋友,我有多爱他,他就有多爱我,这真正让我平静,让我淡然,我接受哲学的洗礼,我想我终于找到我的信仰,那就是大自然,也就是我自己。

其中康德的哲学理论最贴近我的世界观,他可以令人信服的解释为什么我曾经思考过“宇宙从何而来”,并且也合理解释了为什么我觉得“从无到有”、“大爆炸”这些答案都有点站不住脚。ps。但他的宗教信仰那部分,我没有想法。

我一直对宗教十分好奇,祁克果的一句话让我有了更深的对于宗教的理解,“重要的并不是__是否真实,而是对你而言,它是否真实。”

如果想要开始接触欧洲哲学,我认为这本书是最佳的启蒙读物。

《苏菲的世界》的读书笔记4

不知道为什么,当老师给我们那么多书本选读的时候,我会选择读《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没有事先对它了解与认识的情况下开始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我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大人的世界中。一个 ……此处隐藏9524个字……助。但只要她反思一下,她便可知道∶锻炼后奖励自己两块巧克力无法减肥。也许她经过一番分析之后改良自己的做法,下次迎接她的便是目标的实现呢。再比如我们有时觉得自己学习很努力,结果考试成绩出来后往往不尽人意。这时我们不要否定自己、怀疑自己,然后陷入迷茫之中,而是总结经验,反思提升,争取下次突破自我。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真相”帮助我们找到知识或学习方法上的漏洞,进而完善自我。

所以如果一个人看到了真相,然后因此恼怒、痛苦、咒骂上天不公,那么他看到的就是一个无意义的真相。他不是离真相更近了一步,而是离悬崖更近了一步,离堕落更近了一步。悬崖下面,就是深渊。

反之,如果他看到了真相,然后反思,振作起来,寻找新的人生意义,在新的维度里重新开始,那么这个真相,就是一个通向新意识的台阶。真相不会使他沉沦,而是使他觉醒!

勒内·夏尔曾经说过∶“理解的越多,就越痛苦。但是,他有着同痛苦相对称的清澈,与绝望相权衡的坚韧。”

这让我想起《黑客帝国》中“红药丸与蓝药丸之选”。尼奥生活在一个被机器控制的虚拟世界中,过着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直到有一天,一位来自真实世界的名叫墨菲斯的人给了尼奥两颗药丸,吃下红药丸,尼奥将告别虚拟世界,来到残酷的真实世界去完成一个重要的任务;吃下蓝药丸,他将忘记墨菲斯告诉他的一切,并继续活在幻境当中。尼奥毅然决然地吞下了红药丸。要是我,我也会如此选择。

《苏菲的世界》的读书笔记13

古语有云: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我想,撒哈拉这一块儿可真的是“打江山难,守江山全靠邻居”啊。走过半生,三毛应该还未能遭受过坟场区的生活吧,当然,生长在西班牙的荷西可能也是人生头一遭。灰扑扑的小房子,上面还露着一块儿;空心砖砌成的墙还残留着毛糙的水泥;凹凸的地面承载着几尺见方的厨房和卧室……就算在那个年代也是真的非常“差劲”了!面包啊,现在还未长大,爱情啊,就先填补那块儿空白吧。

好在,生活慢慢向好的方面转变。同患过难,再来享受稍微好点儿的生活就真的是极大的满足了。沙发、桌椅、电视、冰箱、汽车、书籍还有床垫,一样一样的,带着成就感,带着三毛和河西对未来的期盼就这样飘荡到小小的房子里。从无到有,由俭入奢,想想都让人兴奋。

《白手起家》是最长的一篇了。任何人在经历一开始的失落而又慢慢创造出一片净土都会有极大的得意吧。过程艰辛不足为外人道尔,能够看到朋友惊讶的眼神,听到人们赞叹的语气,顿觉神完气足。小房子寄托了两人的爱恋,从一开始草草决定居住在这片土地到结婚定居到茫茫沙漠,爱情的执着和坚守都显现出来了啊。倔强的二人,在这西属沙漠里,在这彪悍的民风下,慢慢生活着。

物质,精神,说不出哪个更重要,哪个更不重要。饿到濒死的人看来,物质第一;精神匮乏的人看来,精神更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经历有不同的主张,无关其他,内心平静就好。在爱情里听着曲子,吃着水煮白蛋,也是一样的过活;在别墅里山珍海味,雕栏玉砌独守空房,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讨论这些,引用一句话:爱情里哪还分什么对与错。

世界很大,苹果很多,我想,那颗亲爱的苹果一定还在游荡。

《苏菲的世界》的读书笔记14

暑假在家闲来无事,就把以前在大学买的书整理一下,发现有好多书自己竟然没有好好的读完,都是听老师说要看什么书自己去买来了,结果随便翻几页就扔在那里。心里实在有点过意不去,就决定在这个假期里好好弥补一下。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想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可读完全书的我却很茫然,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段、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真不敢相信“恐惧”竟是我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我不知道他人读此书的过程中是否会有这荒谬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自觉荒谬的心灵体验。讫今为止,《苏菲的世界》是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书,真的,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恐惧”,读后对这“恐惧”深感荒谬。要解决这种恐惧这中荒谬就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思考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个世界,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吧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心里面想的还有很多,但不知道怎么来更加明白的表达,也许只有我们自己亲身读了此书后才能和我一样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

《苏菲的世界》的读书笔记15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很特别的书。无论是从叙述手法,主题内容,还是教育意义与我之前看的有很大不同。

它所讲的是一门我之前从未接触的学科——哲学,它将哲学迄今为止的起源与发展都做了概述,并在这之中穿插了苏菲紧张悬疑的故事,避免了平铺直叙枯燥与乏味。这本书并没有将所教的内容条例般的列出来,正相反,但你看完时甚至会觉得有些不知所云,而当你回过头去思考,才会猛然发现它的内容是如此庞大。

原本是一名普通学生的苏菲收到一封神秘的来信,使她从平凡日常生活中惊醒,开始在艾伯特那里学习哲学。后来她发现自己与她所生活的世界都是少校虚构的,并与艾伯特一起在宴会上逃脱。略带科幻的故事,却能引起深刻的思考。也许,我们只是一直完成着父母的命令;也许,我们为之奋斗一生的并不是我们真正的梦想;也许,我们只是组成社会这台大机器运转的一个卑微齿轮;也许,我们从未存在过……

即使世界的真相我们难以想象,但这依旧不妨碍我们做自己命运的主宰。因为“生命应该有意义,这是一个命令。”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不是真正的自由,成为了平凡大众中最独特的一个,却只是逃避了责任,成了一个可怜的自我主义,伪自由主义者。生命最后都只会通向一个终点,并不代表它没有意义,我们应该用尽所有的能力与才干去创造,而不是逃避。因为“存在的意义就是创造自己的生命。”

即使我们满是“虚假”,也要尽力活出“真实”的自我。也许,在平静的夏夜里,小船的绳子便会突然松动……

《《苏菲的世界》的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