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观后感(9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傲慢与偏见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1只有英国人才能拍出奥斯汀作品的精髓!
BBC这个版本的《傲慢与偏见》是真正的经典!
这一版本里所有的演员把角色表现得非常饱满、传神;
“达西”的清高与傲慢表现到位得当,风度却尤存,简直就是奥斯汀笔下的达西再现;
“丽萃”尽管一开始似乎让人有点失望,好像与原著有出入,但是随着剧情的进行,你不得不佩服演员的表演功力;活泼而又稳重,说话俏皮却不失风度,特别是那双眼睛,非常传神,“那双眼睛是整个人之灵魂”;
班特纳太太活脱脱地从书本中跳出来,非常形象,既神经质又容易激动,时不常地尖叫......
丽萃的表哥,看了这个版本,着实佩服,简直活脱脱一个马屁精,但他却是发自内心地去仰慕他认为值得仰慕的人,所有的恭维话同样也是发自内心地说出来,并没有半点违心之意;
BBC在选择角色方面确实很有一手,每个角色的表演都非常贴切,不论表演还是台词,均属于经典中的经典,值得收藏!
喜欢《傲慢与偏见》,平淡的生活,幽默的语言,各色人物......,这些都通过一场场舞会来体现,乡村的美景、空气都让人陶醉。开场就是从达西与宾利骑马开始,他们俩的对话明显地看出两人不同的性格,接着场景就切换到丽萃独自一个在乡村的早晨散步,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达西在第一次向丽萃求婚,从开始的拘束到后面的傲慢,均拿捏得很好,充分体现了当时达西的心理状态,一方面非常喜欢伊丽莎白,而另一方面却又觉得她那些没有教养的亲戚让她原本就不高的门第变得更加不值一提,甚至相信如果他求婚,伊丽莎白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当然达西的傲慢正像书里说的,不是毫无道理的,家底雄厚、门第高贵,作为独子继承全部遗产,他理所当然选择一位他十分中意之女子作为终生伴侣。但他偏偏遇到了伊丽莎白,他从未遇到过这样一位女子,既活泼又庄重,幽默又有见识,着实让他着迷,于是他将门第之见全部置于顾想要与这个女子相守终生。但这样一个女子偏偏讨厌他的傲慢,讨厌他行事从来未考虑别人想法,特别是认为他破坏了她的姐姐一生的幸福以及她曾经喜欢过的韦翰先生。因此她以充分的理由拒绝了他的求婚,并“义正言辞”教训了他。故事的转折点也正在于此,此后俩人都开始对双方的看法有所改变。
当然,结局是完美的,有情人终成眷属,两对相爱之人在一个教堂结成了终生伴侣,非常喜欢牧师所说的结婚誓言,确实我们在婚姻里是需要如此的。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2一部前天晚上看的爱情电影。和爸爸一起看的,本人表示其实如果是看爱情电影,我更倾向于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待着,抱着一个东西自己一个人看。因为那样子可以跟着主角在那里飚英语情话。
看完这部电影后,想起曾经同桌问我说我的择偶标准是什么。我说那他的呢。他说她的择偶标准就是,要么幽默,绝对不要高冷。要么是大男子主义型的。我说那好呢,我也喜欢幽默的,但是也不介意高冷的呢。同桌说高冷的特别不好。其实我也想让他看看这部电影了,这部电影的达西是非常高冷的人,但是一般高冷的人都比较钟情,可以有自己的主见,而且他是男主,一般男主的形象总是别人喜欢的形象!
那次我是这么跟同桌说的:我的择偶标准就是不要对我太好!不要一开始就对我特别好,要从爱上我的那一刻才开始对我好。是的,就是这样!同桌当时开玩笑说,那你现在周边的那些男生都不符合哈。我只能笑笑,说是呢。
是啊,其实不喜欢那些对每个人都特别好的人,其实也不是说不喜欢,只是不会爱上,不会喜欢,会对这些人有好感,但是不是那种可以在一起恋爱的好感。其实,我的择偶标准或许简单说起来就是:看过傲慢与偏见那部电影不?里面的达西就是我的!
今天不是刚好写了有关傲慢与偏见的影评吗?最后一句我是怎么写的,好像是:达西是我的吧!
和好友争的面红耳赤。逛他的朋友圈,才发现原来他也有看,是今天看的,今天发的动态,截了图,然后说:幸好是个完美的结局。我留言评论说:前天看,今天写观后感。
结果就和她聊了一下,聊要买的书,聊过几个星期去图书馆借书。其实应该是过几天吧,但是我不确定,所以跟他说过几个星期再去图书馆借书,毕竟我现在这里还有几本没有看完。现在爷爷那边的图书馆是免押金借书了,也不用借书卡了,嗨森!
然后好友在私聊下跟我争达西。我自己一个人对着手机狂笑。我弟特别讶异地看着我,不为其他,因为我没事对着手机笑。我们为达西,然后发表情。足以让我笑到嘴酸......
她说我也看傲慢与偏见,我说恩,喜欢达西。她说她看的时候又犯花痴了,现在回想还都想笑。哈哈哈哈。他说达西长得特别帅,正好配的上他的形象。于是就开始说达西是谁的了......然后就用各种表情来表示自己对达西是真心的。笑喷!
好友在那里跟我犯了好久的花痴,说达西的各种好,然后我就发了个表情滚。我说她不该看的,又有人抢了。她也发了个表情,我们这边骂人的话:脑膜嘿肥仔。达西你的你哒去抢。我发个表情: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其实不是为了达西而跟好友争的,是为了好友而跟好友争的!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3这个世界哪有什么美好的爱情啊,这是那样赤裸裸地展现出来现实,却又给对爱情有着美好期望的人们无以复加的打击。这世界应该还是又美好的东西存在啊,风景是这样,爱情也是这样。
但是傲慢与偏见中也是物质与爱情的纠缠。达西先生一年有一万英镑的收入,宾利先生一年有五千英镑的收入,而班纳特一家收入甚微,而且女儿们无法继承家里的遗产,所以班纳特夫人希望可以将女儿嫁到一个好人家。
怀着这样的期望,班纳特夫人带着女儿们参加各种舞会,在听说宾利等人来到小镇后,都很兴奋。期待着与宾利先生的见面。
在舞会上,宾利认识了伊丽莎白的姐姐,姐姐虽然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但是姐姐依然很美丽优雅。宾利先生被姐姐深深吸引,在跳舞的时候眼睛始终围绕着姐姐,这两个人都是很天真的,很轻易的就沦进爱情的旋涡里
但是姐姐的感情从不轻易表达,以至于让达西误以为姐姐对宾利没有感情。所以达西拆散了这一对情人,还好,最终经过各种事情,宾利先生还是向姐姐求婚了,姐姐也非常感动的说出了“我愿意”
这一对人虽然最后走到了一起,但是他们在自己的感情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很坚定的度过,这两个人对待感情都是非常天真的。
再说达西与伊丽莎白,伊丽莎白是美丽的,她身上有着独特的气质,这使得她对待感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她并不拜金,即使那个社会是一个极其物质的社会。
两人的相识也是在舞会上,但是达西先生总是 ……此处隐藏3025个字……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而聪明、美丽、自尊的伊丽莎白与达西的感情则是建立在相互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他们才是幸福的。
初读小说中译本是大约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只是醉心于伊丽莎白与达西这对淑女绅士之间曲折但终成正果的感情,加之喜欢小说流畅俏皮的文笔,所以一连读了好几遍。
与小说同名的电影同样令我着迷,它在对小说的整体把握与剪裁、演员的表演、配乐等方面均可圈可点。()电影限于篇幅删去了一些次要人物和情节,但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彬格莱、夏洛蒂与柯林斯以及莉迪雅与韦翰这四对年轻人的恋爱婚姻仍然脉络清楚、不枝不蔓。演员的表演可称上佳,达西由最初的傲慢到情不自禁到放下架子倾心相爱,伊丽莎白优雅聪明、自信自尊,班纳特太太缺乏修养、忽喜忽嗔,柯林斯谄上倨下、滑稽可笑,还有凯瑟琳夫人傲慢无礼、出言荒唐,无不纤毫毕现,个性是后三位配角略带夸张的表演,实在令人忍俊不禁。电影的配乐也十分贴合影片诙谐幽默的气氛,凡柯林斯出场必配以轻快富于跳跃感的音乐,凡凯瑟琳夫人出场则配以沉重庄严的背景音,给影片增色不少。
但若吹毛求疵的话,影片还是有几处不足。其一是莉迪雅与韦翰私奔后达西才特地前往伊丽莎白家,向她说出韦翰过去的卑劣行径,而小说则安排达西求婚遭拒之后即给伊丽莎白写信,解释韦翰之事。达西之所以要解释,是因为伊丽莎白误会了他,令他自尊心受挫,而待到私奔之事发生后,韦翰的品格已经暴露,解释已无太大必要。因此立即解释似乎比等到人家家中大乱再去解释更为合理。再者,达西登门造访,口称来带给帮忙,实际只是一吐块垒,也显得不太自然。其二是凯瑟琳夫人受达西之托来探伊丽莎白的口气,这是小说所没有的情节,虽然这一改动增强了戏剧冲突,并增添了喜剧气氛,但这位夫人怎样这么轻易就将自己女儿的应得财产拱手相让了呢?其三,电影对简也有些漫画化处理,似乎不太合理。简虽然不是主角,但在奥斯汀笔下,她美丽、温和、优雅,只但是不如伊丽莎白有主见罢了。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8家简·奥斯汀的名著《傲慢与偏见》,其时空背景设定在十九世纪初的英国。书中拘谨的男主角达西先生,外在的表现是傲慢的代表;而很有自己想法的女主角伊丽莎,则演绎了偏见一词。
故事从彼此互相看不顺眼,后来透过每一次见面时的“激烈沟通”,进而发现事实和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不同。然后男女主角终于各自改变外在的傲慢,放下偏见的执着,剧情急转直下,演变成对彼此的欣赏和爱慕。书中一连串精彩的对白和戏剧性的情节,令我读得废寝忘食,舍不得放下书本片刻。
在人与人初认识时,第一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但是我们定论对方的“第一印象”真的正确无误吗?达西先生因为在舞会上怠慢了伊丽莎,导致她对他产生了偏见。加上后来有心人士制造出来的谎言,使得女主角对男主角的看法深信不疑。我们有时候不也犯了跟伊莉莎同样的错误,只看得见别人眼中的刺,却看不见自己眼中的梁柱吗?
读完了这本书,我发现其实傲慢与偏见是如影随形的。当我们对某人有了偏见,对待他的态度就会不经意的表现出傲慢。而如果自己经常不自觉的流露傲慢的神情,则他人对我们的偏见也将随之而来。当傲慢遇上偏见,结果就是互看不顺眼,事事唱反调,对人不对事,甚至变成为反对而反对……等等非理性状况。频道不同的双方也很难有沟通与了解的机会。
别以为我们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就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举例来说,如果有转学生来我们的班级,很可能因为他对于新环境感到陌生,再加上不擅长与人交际或言谈不当,而让旧生误会对方是自视甚高,或是态度傲慢。而这自以为是,则容易转成对转学生的偏见。当傲慢遇上偏见的结果,往往就是因误解而产生不可抹灭的隔阂。
要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唯有放下傲慢的态度,丢掉偏见的眼光,以同理心对待。透过互相沟通了解,才能认识真正的彼此。就像是书中的达西先生,虽然外表给人高傲,自大,目空一切的印象。但是内心却是善良诚恳且愿意放下身段的,其不固执己见的态度着实令人赞赏。
而伊丽莎总是“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点,也让我佩服不已。因为我自己在每一次的团体讨论时,总是最安静的一个。即使心中有不同的意见,也因为害怕而不敢表达出来,这是我最应该学习的地方。
要了解一个人就不应该只看表面,而是应该和对方坦诚相待。不用刻意做出讨好的行为,只要表现最真的一面,才有好的互动,才是好的循环。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应对进退如何顾全大体?待人接物如何不伤大雅?遇到摩擦或误解时,如何表达才能化解疑虑?这本书点出的问题,值得深思,耐人寻味,而且是我们初中生必须要好好思考和学习的一门重要功课。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9对于《傲慢与偏见》,我只能确定我看过电影,又大概记得自己之前是读过书的,但不管哪一种,都没有什么具体印象,惭愧。这次是真的读完了,记下一些想法,也告诉后来的自己。
主要讲了一对年经人,因彼此的傲慢和偏见,互相不顺眼;后经过一系列的事情,瓦解了傲慢,也纠正了偏见,产生了深深的尊敬和爱意,并最终走到一起。关于伊丽莎白的偏见和达西的傲慢,以及他们两人思想的碰撞,soulmate,爱的火花,我不打算说太多,因为主人公在作品中是有得到最多的环境、心理描写的特权的。但有一点,发现其中一些情节和戏剧矛盾,在其他很多后来的作品中有重现,但经典到底是经典,它会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不管被后世如何模仿借鉴,却厚重如初,总不失色。
关于班纳特夫妇的一些想法,却让我深深的感觉到:同样的事物,人们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全书看来,班纳特先生是女主伊丽莎白的知己,是一个有智慧、有涵养、知荣辱、懂进退的绅士;而班纳特夫人,聒噪、愚蠢、无知、无礼。伊丽莎白说,自己是绅士的女儿,可见她以父亲为傲;同时,她也不止一次的抱怨母亲让她们丢尽了面子。
这样的描写,开始不觉得有什么,但越往后,越让我觉得难受。班纳特先生是一个绅士,但他并不是一个好父亲,他没能无私的爱他的每个孩子,而且我敢说,他在女孩儿们的成长中是缺席的。当丽迪雅要去布利屯的时候,伊丽莎白劝说父亲阻止丽迪雅,认为她去了会更加放肆,会失去所有的德行,让全家人蒙羞;但父亲毫无作为,说问题没有那么严重,说自己无能为力。
当丽迪雅真的出事后,如果不是关乎他自己的颜面,如果不是他人的推动,我甚至相信,他会像科林斯信中建议的那样,放弃丽迪雅,不认这个女儿。班纳特先生的修养,是自私任性的,班纳特夫人的悲剧之一是有一个这样的丈夫。反观班纳特夫人,她着实让人难以喜欢起来,但她仍然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愚蠢短见,但对女儿们,却是用尽了所有的见识和能量去爱,她在她浅薄的世界里,殷切得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她观念里的幸福生活,她真诚的盼着她们好。她尽她最大的努力,去做一个好母亲,这一点,她强过班纳特先生千万倍的!
如果能进一步思考,我们或许还会发觉,班纳特夫人的荒诞无知其实离我们那么近,她持有的是我们很多人正默默践行着的观念,只是我们都不曾也不愿直面我们的真实想法。当这些观念戏剧性的呈现到我们面前,我们甚至不认识它并为它的荒诞而哈哈大笑,再没有比这更讽刺的了!有时间的再去看一下电影版,重温那份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