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4 11:33:28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15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1

穿着”,那青蛙就不能露着雪白的肚皮了!

生:也不能把“鼓着”改为“长着”,因为改为“长着”就看不出青蛙眼睛是凸出来的了。

生:改成“瞪着”也不好,那样的话再读课文就觉得青蛙妈妈太凶了!“鼓着”多好呀!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说的真好!老师给你们鼓掌!

心得一: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比较辨析中懂得了课文用词的准确,生动形象。对于刻画人物,表达思想内容起重要作用,对培养学生语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大有益处的。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不正是要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吗!

教学片段二:

师:同学们,小蝌蚪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你们觉得高兴吗?

生:老师,小蝌蚪早就应该找到它的妈妈了!在它遇到鲤鱼阿姨的时候,如果不是鲤鱼阿姨没和小蝌蚪说清楚它们样子,它们就不会把乌龟错认成自己的妈妈了!鲤鱼阿姨是认识青蛙,她为什么不说清楚呢?

师:(赞赏)对呀!这个问题连老师也没想到!那如果同学们是鲤鱼阿姨,你准备如何对小蝌蚪说呢?

生:如果我是鲤鱼阿姨,我就说:“孩子,你们的妈妈呀,四条腿,宽嘴巴,头顶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生:如果我是鲤鱼阿姨,我还告诉小蝌蚪:“你们的妈妈叫青蛙她叫起来呱呱呱的。”

生:如果我是鲤鱼阿姨,我还告诉小蝌蚪:“你们的妈妈经常蹲在大荷叶上,从这个荷叶上一下子蹦到那个荷叶上。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师:你们比鲤鱼阿姨说的具体,相信小蝌蚪不会把乌龟认成自己的妈妈了。那么在平时当别人向你询问问题时,你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别人呢?

生:我要把我知道的都告诉别人!

生:要说的明白。

生:如果别人问的人是我认识的,我可以带他去!

心得二:学生大胆的对鲤鱼阿姨的回答提出质疑。这种质疑正是学生理解课文基础上的思维表现。在我们成年人眼中可能觉得这种质疑太简单或是存在问题。但是对于老师来讲应保护学生的这种大胆质疑。“读须有疑”吗!而且在质疑之后的教学,不正是对学生进行了较好的说话训练吗!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课堂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大胆想象,敢于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的精神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同时学生的动口、动脑能力和发散思维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虽然学生的这些回答很幼稚甚至是错误的。(雌青蛙不叫,呱呱叫的是雄青蛙。但是对小学生来讲能抓住青蛙的叫声这一特点来说,就值得表扬!课后在关于“青蛙知识你知多少”的活动中我和学生了解了很多关于青蛙的知识,当然也包括这一点。)最后和学生谈到了生活中的问题关于有人询问时应如何对待,不正是学语文用语文吗!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

设计教学时能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能自觉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课始质疑和课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能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积极主动。人人参与阅读、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讨论的参与率达到80%。在交流讨论活动中,学生能准确把握课文内容要点,一部分学生更能运用想像力,提出独创性见解。拓展延伸的文学欣赏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欣赏到了艺术的美,效果很好。

这一案例的创设和设计,在教与学的方式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在教师教学思想的引领下,逐渐得到养成和实现的'。其次,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灵活地把全班分为多个小组的小群体进行学习,学习形式上更具有灵活性和注重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能进行有效的指导,在关注过程中,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由于教师想全面体现新课标新理念,一节课安排的教学内容多,教学方式多,而学生积极性高,都想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时间很紧张。教师在以后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教材只是个凭借,应学会取舍,精讲精练,不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既要要尊重学生,努力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又要根据学情及时调控,促使他们有效地学习。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3

这次美术活动与其他绘画形式不同,是故事连环画,要求幼儿学习画故事连环画,并在画面上写数字以表示阅读的顺序,与同伴分工,确定自己表现的故事情节,在画面中表现出故事中主角和主要情节,感受故事画与其他绘画形式的不同风格效果。

由于在语言课上已教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了,所以幼儿对故事资料比较熟悉了,首先我在每组放了俩本幼儿用书,让孩子们参考幼儿用书来画,并且规定孩子们选取我翻到的那页进行绘画,其次,我重点教了青蛙的绘画方法,但是绘画下来效果却是差强人意。大部分孩子画了鸭妈妈,龟妈妈,只有几个孩子愿意画青蛙,鱼,透过观察,我发现幼儿用书上的图画是比较复杂,导致孩子们都不愿意尝试。

在第二教时时,我就吸取了教训,首先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要画哪幅,有的'组让小组长帮忙分配,然后请幼儿自己说说要画哪浮,其次在青蛙,鹅的师范图上都相对简单了,最后,简单的从整体布局和均匀涂色这2方面上对幼儿的作品上进行了评价,并把较优秀的作品布置在了主题墙,其余幼儿作品合订在一齐,变成一本新《小蝌蚪找妈妈》的连环故事书,放在了图书角,供幼儿阅读。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4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资料生动、搞笑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寻人启事》: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齐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明白我的妈妈在哪 ……此处隐藏8132个字……鲤鱼的时候心情怎样?(学生发挥回答)

⑹ 指导学生用粘贴纸长出后退的小蝌蚪和鲤鱼的粘贴画。

⑺ 师: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找妈妈。(激趣法)

3、投影打出第三副图。

⑴ 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名男生读乌龟,找一名女生读小蝌蚪,教师读旁白。

⑵ 师:过了几年,小蝌蚪又有了什么变化?他们又看见了谁?

(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了一只乌龟)(启发法)

⑶ 师:小蝌蚪叫了什么?乌龟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⑷ 通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引出板书。(长出两条前腿,乌龟)

⑸ 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内容,粘贴出长着四条腿,小尾巴的小蝌蚪和乌龟粘贴画。

⑹ 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他们又照着乌龟的话去找妈妈(激趣法)

4、操作投影,出现第四副图。

⑴ 教师范读第四、五自然段。

⑵ 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变成了什么样?他们又遇到了谁?

(根据投影回答)(小蝌蚪尾巴变短了,他们遇到了一只青蛙)(提问法)

⑶ 师:小蝌蚪叫了什么?青蛙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⑷ 通过读第四、五自然段,从而引出板书。(尾巴变短了,青蛙)

⑸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学生粘贴出青蛙的粘贴画。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要求边读边思考。

⑴ 师: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天天跟着妈妈去捉害虫)

⑵ 通过读最后一自然段引出板书。(尾巴不见了)

四、巩固知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的过程。

1、找同学,根据自己的粘贴画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比一比看谁讲的有趣(激趣法)

2、带上头饰,将这个童话演出来。(表演法)

五、总结全文

学生总结。(自由发挥)

师: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还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13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有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

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如下方法,感觉比较成功:

一、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导入题时采用了层层揭示的方法。如教学本课时,我先用谜语引出“蝌蚪”,学生在猜谜之后兴趣已被激发,然后,我又说“可是这群小蝌蚪最近却遇到了些麻烦事,它们悄悄告诉宋老师当它们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它们很羡慕,可它们却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在哪?它们听说一(6)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所以想请你们帮它们找找妈妈,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话音刚落,全班孩子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愿意!”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

二、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本文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在教学中我用了自读、对读、男女生读和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重点体会并读好了以下几个地方: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快活心情;对鲤鱼妈妈有礼貌的问话;叫妈妈时高兴激动的心情;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说话时慈爱的语气。在读的同时不少孩子自然而然地表演了起来,要知道,能够这样的表演,读好课文是前提,而读好课文必须是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之上完成。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情,这样生动、活泼的朗读形式令孩子兴致盎然。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14

在《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教学中,我特别重视一个知识点的训练:复述。

在语文教学中,复述课文,是理解能力的训练,也是写作能力的训练,是读写结合的一种较好的形式。复述训练的内容一方面是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它经过专家精心挑选、整理、编辑,文质兼美,富于儿童情趣,最适合相应年龄段小学生学习,是进行复述训练最好的素材。

而本课其中一个知识目标是: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所以用复述的方法来训练,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设计时,我又遇到两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问题一:一年级复述难不难?怎样的难度才适合我们班的学生?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专门查阅了网上关于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复述”的教学文章,知道了复述训练中有四种:1。背诵性复述;2。提示性复述。3。创造性复述。4。表演式复述。其中,提示性复述既有需要一定的`思维组织,又降低了难度,特别适合一年级小朋友。可以根据课文插图小蝌蚪变化的特点,让学生边观察边复述,还可以提示关联词“小蝌蚪先是长出……,接着……,然后……,最后……”。

问题二:这个环节出现得早,好不好?这就要看学生课前的预习和复述前得读书充不充分了。实际教学证明了,学生课前预习好了,复述前的读书就提出明确的读书要求和目标,如读书前布置思考任务“想知道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吗?请读故事,边读边把关键词找出来”。这样,学生即使在老师没有开始讲解课文内容,只要学生能够对课文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学生的复述效果都很好。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15

《小蝌蚪找妈妈》这一童话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系列过程。文章是按“找”和“变”两条线索展开情节的,两条线索齐头并进,我运用电教手段,使学生能形象

直观地观察到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这一环节的。

一、抓明线

从课题入手,首先演示小蝌蚪找妈妈的画面,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这一动画画面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的.主动观察,使小蝌蚪的样子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接着再问,题目中哪个词是重点词,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他是怎样找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听录音范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层次。

二、引暗线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小蝌蚪是根据鲤鱼、乌龟的指点找到妈妈的,我接着提问: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妈妈对他们说了一句什么话?他为什么说:“你已经长成青蛙了”引导学生回头去找每一小节的首句,再将学生的回答通过多媒体逐次演示在屏幕上,使学生开象地了解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同时,身体外形怎样变化的,这就挖掘了文章的暗线,这一暗线就是文章的重点,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这一暗线的了解得到了加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从而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